中國信貸評級近年調整情況
穆迪
2017年5月24日 由Aa3下調至A1,評級展望穩定
2016年3月 維持Aa3,評級展望降至“負面”
2010年11月 由A1升至Aa3,評級展望維持正面
標普
2016年3月31日 下調中國AA-評級展望至“負面”
2010年12月 由A+上調至AA-
2008年7月 由A上調至A+
2006年7月 由A-上調至A
惠普
2016年11月22日 確認評級為A+,展望穩定
2013年4月 由AA-下調至A+
2007年11月 由A+上調至AA-
2005年10月 由A上調至A+
反思:中國經濟有問題嗎?
兼聽則明,偏聽則暗。穆迪在聲明中指出:“此次調降評級反映出,中國經濟潛在增速減緩,整體經濟的負債水平繼續增長,穆迪預期未來幾年中國財政實力將減弱。”這對中國經濟發出的哪些警告是值得我們深思的?
第一,穆迪提出:“近年來中國GDP增速已經下降,從2010年10.6%的近年高點降至2016年的6.7%。“在穆迪看來,中國在第一季度經濟的反轉是不可持續的,中國經濟可能走L型走勢,而不是V型走勢。實際上一季度新增4.22萬億人民幣貸款中,有40-50%都進入了房地產和基建投資領域。由此看來,我國經濟要從房地產、基建投資向民間消費、投資轉型還需時日。從目前來看,中國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還處攻堅階段,在改革沒有完全成功之前,短暫的經濟數據向好,并不能說明中國經濟已經走出低谷了。
第二,為了拉動地方經濟增長,基建投資一直是地方政府的發力點。但隨著地方政府近年來債務率在不斷上升,而房地產調控的加碼,地方政府的土地財政收入將會大幅下滑,地方政府及其融資平臺的償債能力難免不受到外界質疑。
盡管中央已經批準地方政府可以通過發行地方債來解決融資問題,但是地方政府的債務規模如滾雪球一樣增長,如何化解地方債務風險問題,引導民間投資參與到PPP投資中來,恐怕也是我國政府所關心的問題。穆迪只是說出了地方債務率快速增長的嚴重性,卻沒有給出化解危機的建設性意見。
第三,穆迪下調中國的主權評級是出于對中國金融體系的擔憂。近期,受到中央政府局會議“降杠桿,控風險,扶實體”的指示。“一行三會”密集發聲,掀起了監管風暴。特別是銀監會在一個月不到的時間里連發七文,對金融機構的資管業務,以及銀行的表外業務等進行全面監管。
同時,保監會也對險企進行全面整頓,部分險企被責令限期整改。如果,中國經濟體系一點潛在風險都沒有,那么還需要這么“勞師動眾”嗎?這說明穆迪也預見到了國內高杠桿所帶來的系統性金融風險問題。
穆迪認為政府的改革措施可能會逐步實現一定程度的經濟結構調整和資本配置改善。但穆迪認為其進展會較慢,無法遏制經濟體系杠桿率的上升。
第四,我國企業的杠桿率很高,我國2016年三季度末非金融企業杠桿率為166.2%。而隨著當前“錢荒”問題的曝發,金融體系在降杠桿,實體經濟卻還遠沒有到去杠桿時候,債務壓力尚沒有釋放完畢,而虛擬經濟卻開始了全面的去杠桿進程,甚至比實業降得更猛。
如果經濟一旦下行,企業效益重回下行通道,那么我們將面對的局面將是:經濟回報率越來越低,融資成本越來越高。就像是在一個軌道上兩輛相向而行的火車,撞在一起就會爆炸。未來那些脆弱的債務鏈條發生斷裂將難以避免。過去我們一直把精力放在通過舉債的方式,來拉動經濟的高增長,卻忽略了中國企業(特別是央企、國企)的杠桿率也隨之上升的風險。
目前作為主要改革內容之一的債轉股旨在部分降低國企杠桿率,將相關風險轉向銀行業。根據穆迪的測算,目前已公布的債轉股交易價值在國企負債中的占比極低,約為1%。此外,關于上述交易的條款或其對國企及銀行信用度潛在影響的透明度極低。
來源:易方達資產管理
轉載請注明:北緯40° » 穆迪調降中國主權信用評級的底氣何在?